资讯中心
李金水:以“质”为本,匠心筑梦
近日,在北京城建集团举行的质量知识竞赛中,来自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项目的质量主管李金水,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9月29日,李金水代表北京城建集团参加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工程质量知识竞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李金水所在北京城建一队荣获三等奖,为集团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职业生涯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从2018年4月加入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以来,李金水先后在燕西华府、援喀麦隆国民议会大楼、通州金地住宅一、三期、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等多个项目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他深知,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企业立足之本,以“质”为本的理念深深烙印在心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产业园区,他都将“匠心”融入质量管理控制的每一环节,当好“质量官”,把好“质量关”,精工细作,持之以恒。
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到如今独当一面的质量主管,李金水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汗水,但每一次的困难与挑战,他都当作自己成长的一种磨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专业执着和坚韧的性格,让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小伙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喀麦隆练就“检测神手”
2019年的深秋,李金水踏上了前往喀麦隆的征途,参与援建喀麦隆国民议会大楼项目。这不仅仅是一次海外工作派遣,更是一场对他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极大考验。
刚到喀麦隆工程现场,站在刚挖好的桩孔旁,李金水不禁眉头紧锁,望着深不见底的桩孔,心里一阵紧张:“这里的地质条件,比自己经历的国内项目复杂多了。”但是他不服输的那种劲头一下子又冲了上来,不停地告诫自己,“越是有难度的事,越是要干好,特别是在海外,我们代表的可是中国建设者。”
为了准确检测桩底沉渣厚度,李金水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难题。他找来了几个水桶和一些泥沙,开始模拟桩底环境,一次次地将泥沙倒入水桶中,模拟不同厚度的沉渣,然后用手中的检测工具进行模拟检测。这个过程枯燥且重复,但李金水却“乐”此不疲。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终于练就了一双“检测神手”,能够凭借手感就准确判断桩底沉渣的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特殊地质条件给端承桩入岩的判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此他广泛搜集资料,并坚持到现场旁站施工。每当有岩样被捞出时,他都会第一时间上前查看,与资料中的描述进行对比。通过增加岩样捞取频次和关键节点捞取,配合超前钻心取样,最终成功判定了入岩界面,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李金水常常这样鼓励自己和同事,他也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小创新成就“防水秘籍”
2023年,李金水参加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项目的建设,这次他又“钻进”了基础底板卷材防水与立墙卷材防水之间的搭接空隙问题的研究之中。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防水性能,是项目团队的一个痛点。
为了找到解决方案,李金水深入现场调研,仔细观察每一处防水细节。他查阅资料,与同事们讨论交流,持续试验多种不同的防水节点工艺做法,找寻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阳角处提前烤粘5公分。”李金水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方案。他详细阐述了这一方案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
随后,李金水带领团队按照这一方案进行了实践。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验收,成功解决了搭接空隙问题,并且防止混凝土浇筑遗撒落地灰,因剔凿力度把握不准对防水造成破坏,有效消除了渗漏隐患。
质量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对于李金水而言,痴迷钻研质量管理的技能不仅是兴趣,更重要的是职责,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他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人员始终铭记的原则。正是这份对质量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让李金水在质量管理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2020年,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一种高效顶板定位打孔施工方法》发明专利和《一种顶板打孔套装》《一种提升二次结构构造柱质量的结构》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他参与的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项目荣获结构长城杯,个人也顺利评定了中级职称;2024年,他更是被评为集团优秀员工,并荣获了属地总工会“最美劳动者”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质量管理孜孜以求的执着和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李金水的故事是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奋斗者群体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正是有了像李金水这样一群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建设者们才铸就了一座座坚固而美丽的建筑,书写出属于他们的质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