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吴祺: 企业转型发展路上,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企业转型发展的挑战面前,共产党员要带头走出舒适区,冲锋在前,以敢拼闯的勇气,干成事的底气,不断迎接新的任务挑战。”2024年在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表彰大会上,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的吴祺在发言中,道出了集团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使命。

吴祺大学毕业进入企业,距今已十六个年头。他从工程项目一线技术员做起,到项目技术负责人,再到项目负责人;又从建筑施工总承包领域到EPC工程总承包,再到房地产开发,跨越了行业不同业务领域。虽然角色一直在变,但他始终坚持的工程人高标准责任目标从来没有变过,并以自己实际行动不断挑战自我,坚持履行着一名党员庄严承诺,不断追求向新发展,向高攀登。

 

冰上奇缘:EPC蜕变之旅

在2020年初春的寒风中,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全球,而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的河北承德塞罕坝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却正在孕育着新的生机。这是一座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量身定制的训练场馆,承载着无数运动员的梦想与希望。然而,项目工期仅为8个月,“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这是冬奥工程对项目的严格要求,也是第一次干EPC工程的项目经理吴祺内心的行动准则。

刚到现场时,塞罕坝正处于零下30℃的极寒气候。“从北京穿过来的羽绒服,在屋外不到半小时就冻透了”,回想起当时,项目经理吴祺说,“晚上睡觉经常被冻醒”。工程破土动工时,施工场地下挖1.5米全是冻土,“电镐打在地面上,震的手虎口都疼”。这无疑增加了土方施工难度,作业时间被迫延长。“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吴祺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必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带领项目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全面开启了“起步即冲刺”的建设。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更为残酷。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叠加当地恶劣天气、物资紧缺及新冠疫情暴发等诸多不利因素,以“传统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在既定工期内完成几乎没有可能。

场馆的钢结构和制冰是耗时最长的两个工期节点,两者又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网架安装,同时不降低设计标准?这是摆在吴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从施工总承包向EPC转型,需要摒弃纯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惯性思维,站在客户视角去思考问题,以设计先行的策略,通过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科学解决建设难题,在保证设计效果和工期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成本低、质量好、便于运营维护的好产品和服务。

“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必须把传统施工总承包的思维转变成EPC思维!”在一次项目团队会议上,吴祺斩钉截铁地说。经过多轮次的讨论与论证,他们决定采用地面组装网架,整体液压同步顶升的方法组织施工。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节省工期,要在地面拼装网架构件时,将大型机电设备与网架构件直接拼装到位,然后进行整体顶升,尽快给制冰施工提供作业面;待顶升完成后,其余设备管线等在空中与地面制冰同步进行……”吴祺一边在图纸上勾画着,一边向团队成员解释着这个方案的细节。同时,设计师仔细研究整体网架的受力条件,对于整个提升过程的仿真受力分析,确保整体网架同步顶升。

最终,这个方案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节省了25天工期。当网架缓缓升起,稳稳地落在预定的位置上时,整个工地都沸腾了。吴祺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制冰难题又接踵而至。正常冰面制冰施工需要120天,而本项目留给冰面制冰的工期仅有75天。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三个区域独立控温的制冰工作?吴祺和团队再次陷入了沉思。

“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优化,从源头上压缩工程量。”吴祺在团队会议上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通过对冰面焊点进行设计优化,极致地压缩了工程量,为工期保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在技术上,项目秉承“低碳、绿色、安全”奥运环保理念,创新采用3个独立的CO₂桶泵设备,CO₂制冰盘管按照大道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个功能区独立布置,在3个功能区交接范围设置过渡区,降低因冰面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实现独立控温,最大温差可以控制在0.1~0.4℃范围内。

在吴祺的带领下,项目团队还先后完成了砌筑材料的替换升级,优化了内门材质和尺寸,改进了螺栓球工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进一步缩短了工期。

终于,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项目完成了从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工程施工直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塞罕坝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如期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训练功能于一体的亚高原冰上运动综合体。当国家体育总局和属地政府的高度评价传来时,吴祺知道,他们成功了。项目不仅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安装之星、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等多个奖项,还形成了多项科技成果鉴定、北京市级工法、专利成果等。

站在崭新的训练场馆前,吴祺感慨万千。这段宝贵的EPC项目管理经历不仅让他实现了角色的快速转换,更让他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蜕变。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与困难,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创造辉煌。

 

建造好房子:华丽转身房地产

2023年的春天,对于吴祺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履新集团德远牡丹江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总经理。这次职业转型对于他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毕竟,他要从熟悉的EPC领域,跨界到陌生的房地产领域,何况还要面对当下严峻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转型,总是伴随着阵痛。但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能畏惧困难,要带头走出舒适区。”吴祺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他深知,这一次转型,不仅仅是职位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全面转变。他需要从之前关注的设计引领、技术标准和施工把控,转变为树立“以销定产”的开发思维,创造并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价值需求。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党中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政策上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房地产企业未来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迭代更新、转型发展,企业才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

初到牡丹江,吴祺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需求。他发现,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居住需求的升级,传统的户型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

“好房子,不仅仅是砖瓦堆砌起来的建筑,更是人们幸福生活的载体。”吴祺在一次项目团队会议上说道。他强调,要从户型设计、产品定位以及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受以及售后的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于是,他们决定在德远天荟和明德书院两大项目中引入全新的户型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批既实用又舒适的改善型居住空间。

其中,142平方米四居户型,南向 11.8 米超大采光面让人眼前一亮,三开间朝阳,其中客厅占到 5.1 米,保证了室内拥有充足的采光条件;北侧厨房开间 3.8 米,可打造 U 型橱柜,增加储物空间,也可设立岛台,设计既实用又时尚;北向书房取消了剪力墙结构,可将书房与厨房的隔断墙打通,改造后6.8米宽的餐厨空间,即使用餐人数再多也可从容应对;考虑到三代同堂的情况,客卫设计成干湿分离,节省空间的同时增强了便捷性。此户型公摊仅14.7%,套内面积可达到125平方米,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牡丹江市民的热烈追捧。

在建筑材质上,德远天奕外立面主体使用石材、铝板、高品质真石漆等装饰材料,彰显大气;门窗采用全国品牌的铝包木外窗、品牌铸铝门,打造高端产品能力,提高品质。

景观环境方面,植入书院文化元素,多重景观归家体验动线,宅间花园打造尊贵、私享主题庭院,中轴区域打造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全龄化活动场地。

吴祺还积极推行集团的 “开发施工一体化” 模式。他深知,只有将开发和施工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创造高品质的建筑,为客户筑就幸福生活空间。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今年,牡丹江德远天荟与明德书院两大项目成功交付。特别是德远天奕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建筑规划、建设标准到物业品质服务等多个维度,对整个产品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与转型。

在交付现场,业主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业主拉着吴祺的手说:“这房子真是太好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感谢你们!” 吴祺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从‘交付房子’到‘交付生活’,让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吴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实现了从 EPC 向房地产的转型,在房地产发展的新征程上,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

对吴祺而言,从业以来,不断在接受新的任务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企业转型提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他个人也经历了从施工板块到EPC再到地产开发的转型发展,挑战的难度和跨度都迫使他一次次跳出舒适圈。而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和挑战时,没有过多迟疑,服从组织召唤,带领团队在困难中实现突围,在挑战中寻求突破,从开始的被选择到后来主动应对。近年来,他相继荣获“北京市优秀建造师”“中国钢结构金奖”突出贡献项目经理、城建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更是在2024年获评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吴祺用实际行动,让党徽在使命担当中熠熠闪亮。

Baidu
sogou